欢迎您进入雷达三十五团战友网!
《在那遥远的地方》和我的生活并不遥远

发布者:梁俊琦 发布时间:2015-5-20 19:40:09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部电视剧拍的很感人,我没有敢认真看,我怕自己受感染…剧中表现出的的高原生活和部队边防哨所的情景及三点红的绿军装又让我回想起了曾经的军旅生涯,那年代人与人的情很真,人很纯,没有一点现代人做作的味道。

   其实昆仑山神仙湾哨卡是中国******的边防哨卡 海拔五千三百八十米 ,自1956年建卡以来,几代共和国的卫士守在那里, 长年的高寒缺氧侵害了他们的身体 ,为了保卫祖国 ,许多指战员牺牲在了昆仑山上, 直到今天, 缺氧不缺精神的官兵们, 依然守卫着祖国的西大门。

   当年隶属兰州军区空军雷达四十一团的雷达四连1964年9月29日被空军授予“昆仑山上好四站”称号;

   海拔五千三百七十四米隶属成都军区空军的甘巴拉山是世界******的人控雷达站,1994 年6月28日,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授予甘巴拉雷达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

   我是1980年高中毕业后从地方入伍到青海格尔木雷达兵第一团的。1984年在部队院校培训学习后提干的,当年的雷达一团团部设在距青海格尔木市40多公里一个名字叫加尔苏荒的草滩上,像电视剧中的一样,团部大门口有两个木框架起的框架门,两边设有一个木制的小哨楼,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平时设一个固定哨,夜间增设一流动哨,提干后曾在海拔高度为5232米的唐古拉山沱沱河雷达5连锻炼过一段时间,在祖国内地鲜花盛开的季节, 那里却是四季冰雪,不消不融;这里是风的季节,每年八级左右的轻风要刮三百天以上,十级以上的烈风更是时常光顾;这里也是高原,其空气中的含氧量却不到内地的百分之五十。

   我们当年的自然条件比电视中还要艰苦。每个连队都配一部油机发电车,每天晚饭后供电2小时,然后停电,没有电视和广播,每人都用玻璃墨水瓶制做小煤油灯,作为照明和读书学习用,我眼睛的近视和那几年看书用煤油灯有一定关系。第二天起床后,集合站队点名出操,来队的家属和小孩都在笑,相互一看,每人鼻子下面都是黑黜黜一撮,好象一群留着卫生胡子的“日本小队长”在集合......

   那时候人都很淳朴,每个人平时都要求严格,对车辆的检查和保养很仔细,给养依靠西藏兵站进行补充,汽车抛锚的事情很少发生,平时联系主要靠电台定时联络,部队有任务出动一般都是车辆结伴而行,有紧急任务也是一部小车一部大车组成,规定该到达目的地的车辆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到后,都必须向团部用电台报告,团部会派车沿路寻找,雷达连也派车沿路线迎接。后来由于部队整编,该团撤消(85年全军裁军100万,同时撤销的还有哈尔盖空军导弹第八团),唐古拉山沱沱河雷达5连由于条件艰苦,空气中严重缺氧,物资、给养、雷达器材保障困难加之中印关系缓和等因素,也随着撤消。

   若干年后,由于国家要开辟新的航线,我在军区空军机关工作其间随军区空军机关的人员去了格尔木,重走了海拔在5432米的唐古拉山雷达5连和我任407型雷达班长的察尔汗盐湖雷达1连,当年的唐古拉山雷达5连营房已破烂不堪,但旧址还在,现已成当地哈萨克牧民放牧路过围牛羊的地方了,察尔汗盐湖雷达一连的木板房还在,苏联帮助修建的老机场和老一连的驻地现在叫兰空钾肥场,是空军生产经营的地盘了。

   还有件趣事:在青海格尔木察尔汗雷达一连时,尤其是在夏天。那里的蚊子特别大也特别欺生,刚下连队时,老兵戏称格尔木荒草滩的蚊子三个能炒一盘菜,听起来有些夸张,但个头的确很大,犹如蜜蜂,后来查找资料才知学名是“牛氓”,内地的牛氓不叮人,可草原的却不一样,每天胳膊和脸上都被咬的红红一片,粗略的数一下有几十个疙瘩,有些战士是过敏体质,遇到蚊虫叮咬就不得不休息和住院治疗,但若能熬过30天以后,这种情况就少多了,老兵说常吃连队的饭,分泌出的汗腺适应当地环境了,连蚊子也不把你当外人了,后来团里的军医也同意老兵的说法,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初次来的人,若喜欢在脸上涂抹雪花膏之类,那蚊子可就盯上你。

   在雷达一连,老兵除了给你介绍连队的基本情况外,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会快速“解大手”,真奇怪了,这有啥绝招?原来,由于蚊子叮咬厉害,刚到连队的战士在连队土墙垒的厕所蹲坑时,由于不会防护,屁股被蚊子叮咬后疼痒难忍,无法忍受,好几天不能正常值班。多年来,老兵总结的经验是上厕所前准备一些废纸,沾些维护兵器用过的旧柴油,实在忍不住要解大手时,立刻将废纸点燃,废纸产生浓烟时扔进蹲坑,乘烟雾弥漫之际,抓紧处理体内的排泄物,时间要快,遇到便秘时,更要多准备几叠沾油的废纸,当年连队一干部家属探亲,由于不按规则准备,出厕所后嚎淘大哭,问怎么回事,她光哭就是不说,开始还以为出了啥大事,猜测担心连队长期见不着女性,突然来一女性会不会有啥案件发生?战士们个个面面相觑,后来才明白是格尔木的一群蚊子给了我们可爱的军嫂一大片见面吻.....以后军嫂们来队在方便时手中也会拿着厚厚一叠沾满了油渍的废纸,见到战士也没有啥不好意思的了。

   记得是1988年12月的冬天, 我在甘肃酒泉任空军雷达第三十五团司令部作训参谋时.团部派出的一台给靠近沙漠边境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一个名为石板井地名的雷达12连送油料,车上有司机、团卫生队的军医和一名休假归队的战士。

   可是油料车应该在到达连队的时间经过电台联系后得知车辆没有达到,团指挥所令该连队在5小时后若没有消息立即派车出营房进行迎接,距离不许超过300公里,由于沙漠地带没有公路,都是部队自己探出的路,第二天连队报告没有找到,连队派出的寻找车辆也安全返回;

   听到此事后,团长王元甲亲自带我和两名司机一名军医分别乘一部越野车和一台解放车,并让我携带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几枝冲锋枪和信号枪及三至四天的干粮和水进行寻找和救援, 经过近48小时的寻找,发现了迷路的他们;

   原来他们在出发后的两小时天气开始下雪,沙漠中的路面已被大雪覆盖,由于司机是团部的汽车连的兵,平时靠路辙参考还行,突然遇到大雪,没有处理这方面的经验,加上离边境线又比较近,害怕走出边界,只好往有鳌包的走,走出好长时间发现了汽车印,高兴的沿车辙前进,***后才明白那车辙是自己的车辙,好在老军医有经验,原地不动,他们在严寒的雪地里拆了汽车的车厢板,从周围捡了一些梭梭柴,取了些油料点燃,才保住了他们三人的性命,记得军医是68年的河北老兵陈振洲军医,鞋子在雪地里泡坏,脚受伤;司机叫王国庆是83年兵山西昔阳县人,农民总理陈永贵的老乡;还有一名被冻烂耳朵的87年的河北涿州兵…… 

   每个人当兵的理想和目的各有不同,剧中的吕强和丁浩天的影子在我的身边就有许多,当时我们雷达部队可没有女兵,就是团卫生队也没有;一些聪明的战士用头晕心脏难受(在高原都有类似反应)能骗过领导到格尔木陆军第22医院或到西宁陆军第4医院住几天院,见几次护士小女兵回连队可就有吹牛的本钱了,当其他战士傻哈哈听他吹部队医院和女兵见面聊天的那些事情,真好象就是连队发生的事情,让人振奋好几天.连队每月发的几瓶有数的铁皮2斤装水果罐头都让他们利用外出看病的机会孝敬给了女兵.我自己积攒的十几瓶水果罐头就是让吕强式的战友给骗走下山送给医院的女兵,当时问我要罐头说他探家看望老母亲的.“真敢拿亲人当解放军”.....

   好在当时部队条件艰苦但风气好,只要踏实肯干,工作认真,为人实在,就能入党和留队当志愿兵(以后称为专业士官),干好干坏是自己的事情,能不能当先进是战友和领导的事,只顾拉车就行,不用看道,你的哪个道,全连都给你把好了,连队的猪圈和厕所基本上都给那几个积极分子固定了,你想干好事,都没有机会,只有想办法利用节假日帮橱,早晨早起扫雪,帮司机摇车或用喷灯考水箱等等.不像现在一些家庭困难的战士为了留部队,家里卖牛卖猪寄钱送礼才能转士官留队,随着士官等级的提高,每期转士官的价格也随市而就,这些烦心的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当年我在部队时那些天天围着领导转悠,靠嘴上功夫,不抓业务的,一上雷达就抓瞎,当操纵员的不能及时掌握空情,干报务员的电报发的讯号不清晰,干油机员的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开好油机,当炊事员的不能按时开饭,不用连队领导说,那些老兵骨干就会揪着衣领子把你从值班岗位摔出去,进行单兵教练;业务不好会受战友耻笑,要想在部队好好混下去,靠一张嘴和小恩小惠不好使,没有真本事是不行的;因为战备值班是当时的第一要务,一切为了打仗而准备,******的军官都是军事训练的好手,团里搞工程都是营房股长一手抓,具体问题后勤处长就说了算,可现在,要打仗的弦早已绷不紧了,一切为钱,管钱管物的军官前途大,到地方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干军事的到地方没有接轨的工作。只要是与钱有关的都是领导亲自抓,干部和士兵都心理明白,谁是部队报帐签字的一支笔,谁就说了算;如今一些靠近机关的部队,师、团主官都亲自抓不了工程,有好的工程项目机关的首长就亲自来电话给你指示了......

   当年谁要偷偷给连领导送几瓶罐头几包香烟,战友知道后可能让他在连队抬不起头,无法做人,当然,***严重的问题是违犯规定谈恋爱,随随便便就是作风问题的大帽子扣在头上,尤其是入伍前那些和同村的姑娘定了亲好几年没有见面,男方在部队提干后,又不能解决两地分居和对方的工作,想和原对象吹灯在部队驻地找女青年,可只要原定婚的女方给团政治处写一封信,团领导处理方法基本上两条,要么结婚.要么退伍回家…很简单.却很管用,吓的许多军官不敢当“陈士美”,也有为了爱情而被转业或提前退伍回家处理的,到地方人家一看档案是作风问题,不重用,一生很悲惨…

 

 

跟帖者:何海贵发表时间:2016-3-18 16:51:45
作为一名出生在衣食无忧年代的90后,根本不能深刻体会到老前辈们当初的艰辛与困难。你们为了祖国的建设发展和安全防护,甘愿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去经历了普通人无法忍受的坎坷挫折,却依旧能够秉持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克服困难,勇敢的走在军旅生涯道路之上,实在让晚辈汗颜自叹不如。向你们致敬!
跟帖者:何海贵发表时间:2016-3-18 16:51:43
作为一名出生在衣食无忧年代的90后,根本不能深刻体会到老前辈们当初的艰辛与困难。你们为了祖国的建设发展和安全防护,甘愿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去经历了普通人无法忍受的坎坷挫折,却依旧能够秉持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克服困难,勇敢的走在军旅生涯道路之上,实在让晚辈汗颜自叹不如。向你们致敬!
跟帖者:于乐通发表时间:2015-6-3 9:30:39
对,可能和赵玉成一个县的叫季泽栋。
跟帖者:梁俊琦发表时间:2015-5-31 22:44:09
回复战友,我文章中冻伤耳朵的确是河北沧州藉的兵,可能和赵玉成熟悉……
跟帖者:于乐通发表时间:2015-5-27 16:15:16
别说60年代老领导们受的那个罪,就是到了80年代,我跟随我们新兵连湖北溪水籍班长王佑宝到柳园当操纵员,营房还是土房子,屋内的地板别说瓷砖,连块砖头都没有,都是土的,就那样,卫生也刚刚的,地上一点儿纸屑、火柴棍都没有。连队厕所建在戈壁滩上,冬天那个冷啊,不管大手小手还真得快点,不然,冻上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每次看到老排长的文章都是那么感动,仿佛身临其境,回想那时的青春岁月激动万分。不过老排长,文章里那个冻坏耳朵的兵是不是85年沧州盐山的......。